“科技興蒙30條”重磅出爐
發布時間:2020/11/3 10:21:36 閱讀:
次
為加快推進“科技興蒙”行動落地見效,自治區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于10月12日正式啟動實施。這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我區科技領域迄今為止出臺的系統性最強、針對性最強、創新力度最大的政策文件,必將對內蒙古科技創新事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科技興蒙”行動是自治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主要任務是整合區內外科技創新資源,緊密結合自治區資源稟賦、產業特點,聚焦“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戰略任務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推動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
此次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科技興蒙”行動 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共推出8個部分30條96項政策措施。
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政策的突破性、創新性強。圍繞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體制機制關鍵環節,在已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拓展改革突破空間,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出臺了47項具有創新性和突破性的政策措施。二是政策的針對性強?!翱萍寂d蒙30條”,條條都是干貨,每一條每一項所針對的都是我區當前科技創新存在的短板和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三是政策的系統性強。在政策起草過程中,自治區科技廳對現有的科技創新政策進行認真梳理,對自治區各部門現行且效果好的15項科技政策給予保留和深化,進行了系統集成。
增加科技有效供給
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企業是市場活動的細胞,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度舾烧叽胧分芯图訌娢覅^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強化科技創新供給、提升企業主體地位方面,提出了多項具有突破性和創新性的政策措施?!弊灾螀^科技廳政策法規與監督處處長韓勇表示。
——推進重點領域技術創新和支持重大基礎研究方面,強調聚焦我區五大領域和五個特色優勢產業部署科技重大專項,開展前沿技術攻關,統籌布局煤炭、電力、化工、冶金、種業等領域技術創新,推動煤電油氣風光儲一體化發展。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方面,提出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按照企業上年度研發投入強度及增量、增幅給予財政資金獎補,單個企業每年獎補總額最高為500萬元,用于技術研發。
——梯次培育科技型企業。建立完善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機制,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培育支持體系。同時,對區外科技型企業、創新團隊和技術成果持有人來內蒙古設立科技型企業,實施減免相關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
推進重大創新平臺載體建設
《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優化創新平臺布局,按照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三類優化整合各類創新平臺,支持創新平臺建設。
——對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每年給予不低于1000萬元支持,對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每年給予不低于100萬元支持,用于開展研發活動。
——加強創新載體建設。開展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提質進位”、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促優培育”行動,優化布局,擇優扶持。對新獲批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給予最高2000萬元研發經費支持,對進入全國排名前60名、年度排名提升5位以上以及新獲批的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予以一次性1000萬元研發經費支持。
——重點支持“三區兩中心”建設。每年分別對呼包鄂三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予以5000萬元支持,連續支持5年;每年分別對鄂爾多斯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予以5000萬元支持,連續支持5年;每年對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給予不低于3000萬元支持,連續支持5年,用于開展研發活動。
“創新平臺載體是培養創新人才、集聚創新資源的重要抓手,是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基礎支撐。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統籌和推進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對激發我區科技創新活力具有重要意義?!表n勇告訴記者。
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落地開花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活動全過程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為發揮科技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我區先后出臺并修訂了多個規范性政策文件,促進我區科技成果“落地開花”。
此次出臺的《若干政策措施》,將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為我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強調構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體系?!度舾烧叽胧分刑岢?,推進內蒙古科技大市場建設,給予5年運營經費支持。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示范基地、專業化技術研發與中試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新獲批的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分別給予一次性最高500萬元、200萬元經費支持,并對績效評價優秀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和服務平臺給予后補助支持。
——加強技術轉移機構建設。鼓勵和支持專業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人才培養基地和績效突出的職業經理人給予一次性支持和獎勵。
——完善創新產品政府采購政策?!度舾烧叽胧诽岢鼋⒎蠂H規則的創新產品政府首購制度,加大對首次投放國內市場、具有核心知識產權但暫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重大創新產品采購力度。
全方位激活人才的一池春水
當前,我區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期,無論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還是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都需要科技創新提供強大支撐,需要全方位激活人才的“一池春水”。而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構建開放合作格局,是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的最有效方式。
——構建開放合作格局方面,《若干政策措施》強調支持全方位協同創新。為吸引國家級高校、科研院所來我區建設創新平臺,提升我區科研水平,提出國家級科研機構、“雙一流”大學來內蒙古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或新型研發機構,按投資額度和運行績效,連續5年給予每年最高10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
——擴大科技計劃項目對外開放。加強與區外高校、院所和企業的合作,拓展科技計劃項目來源,支持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牽頭承擔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建立自治區財政科研資金跨區使用機制。
——加大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方面,《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對帶人才、帶項目、帶技術來我區創新創業的,納入科技金融項目貸款貼息范圍。探索“研發在北上廣、轉化在內蒙古”的引才模式,構建“人才飛地”。
——著力培養本土創新人才。對有潛力參選院士的高層次領軍人才、行業領軍人才,分別給予一次性500萬元、300萬元專項資助用于開展科研活動。建立“科技興蒙”行動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制度,提高“科技興蒙”行動重大項目管理實施水平,發揮最大效益。
——強化科技人才激勵。對我區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第一完成單位及相關人員,按國家獎金額度的5倍給予科研經費支持和獎勵。
最大限度為科研機構和人員松綁
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科研領域“放管服”理念,制度“松綁”釋放創新活力,提升科研工作者積極性,是《若干政策措施》的又一大重點和亮點?!度舾烧叽胧诽岢?,要推進科研機構體制改革,推動科研院所實行章程管理。
高校、科研院所可在編制或人員總量內自主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和管理辦法,確定崗位結構比例。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
——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項目負責人可按規定自主調整科研團隊,在不降低研究目標的前提下調整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
——改進項目資金撥付方式。提出探索建立自治區財政科研資金直接撥付機制,對各級財政部門提出資金撥付時限要求,允許預算單位將承擔的科研項目資金按照有關規定從本單位零余額賬戶向本單位實有資金賬戶劃轉。
——自主規范管理橫向委托項目。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開展橫向委托項目所發生的差旅費、因公出國(境)費用、會議費不納入一般性支出統計范圍。橫向委托項目合同雙方可自主約定成果歸屬、使用以及報酬提取分配等事項,如無合同約定,允許項目組成員自主決定。
——完善績效工資分配方式。高校、科研院所可在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確定績效工資分配方式,并向科研人員、創新團隊和優秀青年人才傾斜??蒲腥藛T兼職或離崗創業收入不受績效工資總量限制,不納入總量基數。
——建立創新容錯機制?!度舾烧叽胧诽岢?,因不可抗因素未實現預期目標或失敗的重大研發項目,經專家評議確有重大探索價值且項目承擔人員已盡到勤勉盡責義務的,繼續支持其開展研究。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因先行先試和無意過失導致的偏差失誤,免除相關責任。
“推進科研機構體制改革,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若干政策措施》真正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做到應放盡放、能放盡放,最大限度為科研機構和人員‘松綁’,為科技創新助力,以上重點突破將極大地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表n勇如是說。(記者 白蓮)
“科技興蒙”行動是自治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主要任務是整合區內外科技創新資源,緊密結合自治區資源稟賦、產業特點,聚焦“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戰略任務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推動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
此次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科技興蒙”行動 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共推出8個部分30條96項政策措施。
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政策的突破性、創新性強。圍繞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體制機制關鍵環節,在已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拓展改革突破空間,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出臺了47項具有創新性和突破性的政策措施。二是政策的針對性強?!翱萍寂d蒙30條”,條條都是干貨,每一條每一項所針對的都是我區當前科技創新存在的短板和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三是政策的系統性強。在政策起草過程中,自治區科技廳對現有的科技創新政策進行認真梳理,對自治區各部門現行且效果好的15項科技政策給予保留和深化,進行了系統集成。
增加科技有效供給
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企業是市場活動的細胞,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度舾烧叽胧分芯图訌娢覅^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強化科技創新供給、提升企業主體地位方面,提出了多項具有突破性和創新性的政策措施?!弊灾螀^科技廳政策法規與監督處處長韓勇表示。
——推進重點領域技術創新和支持重大基礎研究方面,強調聚焦我區五大領域和五個特色優勢產業部署科技重大專項,開展前沿技術攻關,統籌布局煤炭、電力、化工、冶金、種業等領域技術創新,推動煤電油氣風光儲一體化發展。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方面,提出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按照企業上年度研發投入強度及增量、增幅給予財政資金獎補,單個企業每年獎補總額最高為500萬元,用于技術研發。
——梯次培育科技型企業。建立完善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機制,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培育支持體系。同時,對區外科技型企業、創新團隊和技術成果持有人來內蒙古設立科技型企業,實施減免相關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
推進重大創新平臺載體建設
《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優化創新平臺布局,按照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三類優化整合各類創新平臺,支持創新平臺建設。
——對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每年給予不低于1000萬元支持,對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每年給予不低于100萬元支持,用于開展研發活動。
——加強創新載體建設。開展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提質進位”、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促優培育”行動,優化布局,擇優扶持。對新獲批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給予最高2000萬元研發經費支持,對進入全國排名前60名、年度排名提升5位以上以及新獲批的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予以一次性1000萬元研發經費支持。
——重點支持“三區兩中心”建設。每年分別對呼包鄂三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予以5000萬元支持,連續支持5年;每年分別對鄂爾多斯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予以5000萬元支持,連續支持5年;每年對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給予不低于3000萬元支持,連續支持5年,用于開展研發活動。
“創新平臺載體是培養創新人才、集聚創新資源的重要抓手,是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基礎支撐。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統籌和推進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對激發我區科技創新活力具有重要意義?!表n勇告訴記者。
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落地開花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活動全過程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為發揮科技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我區先后出臺并修訂了多個規范性政策文件,促進我區科技成果“落地開花”。
此次出臺的《若干政策措施》,將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為我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強調構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體系?!度舾烧叽胧分刑岢?,推進內蒙古科技大市場建設,給予5年運營經費支持。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示范基地、專業化技術研發與中試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新獲批的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分別給予一次性最高500萬元、200萬元經費支持,并對績效評價優秀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和服務平臺給予后補助支持。
——加強技術轉移機構建設。鼓勵和支持專業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人才培養基地和績效突出的職業經理人給予一次性支持和獎勵。
——完善創新產品政府采購政策?!度舾烧叽胧诽岢鼋⒎蠂H規則的創新產品政府首購制度,加大對首次投放國內市場、具有核心知識產權但暫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重大創新產品采購力度。
全方位激活人才的一池春水
當前,我區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期,無論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還是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都需要科技創新提供強大支撐,需要全方位激活人才的“一池春水”。而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構建開放合作格局,是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的最有效方式。
——構建開放合作格局方面,《若干政策措施》強調支持全方位協同創新。為吸引國家級高校、科研院所來我區建設創新平臺,提升我區科研水平,提出國家級科研機構、“雙一流”大學來內蒙古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或新型研發機構,按投資額度和運行績效,連續5年給予每年最高10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
——擴大科技計劃項目對外開放。加強與區外高校、院所和企業的合作,拓展科技計劃項目來源,支持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牽頭承擔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建立自治區財政科研資金跨區使用機制。
——加大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方面,《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對帶人才、帶項目、帶技術來我區創新創業的,納入科技金融項目貸款貼息范圍。探索“研發在北上廣、轉化在內蒙古”的引才模式,構建“人才飛地”。
——著力培養本土創新人才。對有潛力參選院士的高層次領軍人才、行業領軍人才,分別給予一次性500萬元、300萬元專項資助用于開展科研活動。建立“科技興蒙”行動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制度,提高“科技興蒙”行動重大項目管理實施水平,發揮最大效益。
——強化科技人才激勵。對我區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第一完成單位及相關人員,按國家獎金額度的5倍給予科研經費支持和獎勵。
最大限度為科研機構和人員松綁
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科研領域“放管服”理念,制度“松綁”釋放創新活力,提升科研工作者積極性,是《若干政策措施》的又一大重點和亮點?!度舾烧叽胧诽岢?,要推進科研機構體制改革,推動科研院所實行章程管理。
高校、科研院所可在編制或人員總量內自主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和管理辦法,確定崗位結構比例。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
——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項目負責人可按規定自主調整科研團隊,在不降低研究目標的前提下調整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
——改進項目資金撥付方式。提出探索建立自治區財政科研資金直接撥付機制,對各級財政部門提出資金撥付時限要求,允許預算單位將承擔的科研項目資金按照有關規定從本單位零余額賬戶向本單位實有資金賬戶劃轉。
——自主規范管理橫向委托項目。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開展橫向委托項目所發生的差旅費、因公出國(境)費用、會議費不納入一般性支出統計范圍。橫向委托項目合同雙方可自主約定成果歸屬、使用以及報酬提取分配等事項,如無合同約定,允許項目組成員自主決定。
——完善績效工資分配方式。高校、科研院所可在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確定績效工資分配方式,并向科研人員、創新團隊和優秀青年人才傾斜??蒲腥藛T兼職或離崗創業收入不受績效工資總量限制,不納入總量基數。
——建立創新容錯機制?!度舾烧叽胧诽岢?,因不可抗因素未實現預期目標或失敗的重大研發項目,經專家評議確有重大探索價值且項目承擔人員已盡到勤勉盡責義務的,繼續支持其開展研究。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因先行先試和無意過失導致的偏差失誤,免除相關責任。
“推進科研機構體制改革,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若干政策措施》真正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做到應放盡放、能放盡放,最大限度為科研機構和人員‘松綁’,為科技創新助力,以上重點突破將極大地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表n勇如是說。(記者 白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