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穩步向好,為實體經濟注入“金融活水”——自治區政府召開2020年全區金融工作新聞發布會
今年以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區金融系統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迎難而上、主動作為、靠前服務,金融業呈現出發展基本面穩步向好的新態勢。
一、引導金融回歸本源,不斷暢通實體經濟融資渠道。
全區金融系統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產業鏈金融、精準服務、草原紅利為切入點,通過創新產品服務,為實體經濟注入“金融活水”。
社會融資規模進一步增加。各金融機構在自治區的統一部署下,全力支持“六穩”“六?!惫ぷ?,加大資金供給,在規模上實現新的突破,2020年前三季度全區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到2043.5億元,是2019年全年的1.4倍。信貸結構也明顯優化,資金向重點領域傾斜。制造業貸款較年初增加113.3億元,同比多增116.7億元;基礎設施類貸款較年初增加503.3億元,同比多增342.9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加219.7億元,同比多增134.6億元。直接融資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到2121億元,同比增長26.8%。企業上市工作實現新突破,大唐藥業進入全國首批新三板精選層,募集資金2.89億元。2家企業中小板上市材料證監會已正式受理,1家企業科創板上市材料上交所已正式受理;葵花籽、馬鈴薯期貨品種上市項目正在重點推進。保險市場運行穩健,全區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612.86億元,賠付支出151.41億元。
多措并舉,大力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引導金融機構減費讓利,前三季度累計為24931家企業辦理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業務797.6億元,信用貸款增加330.5億元,同比多增312.8億元。融資成本大幅下降,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9%,比年初下降0.26個百分點;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6.90%,比年初下降1.09個百分點。建立立體化、常態化的政金企對接機制,全區累計召開政金企對接活動257次,對接企業4657家,1337家企業獲得銀行貸款443.3億元。開展重點領域復工復產、商務外貿、奶業振興3場示范性對接簽約活動,落地融資157.52億元。加強線上對接,推出手機“蒙速融”APP,融資43.62億元。與中信集團等金融機構簽訂協議,推進戰略合作。開展“千鄉千隊、萬村百億”行動,累計向全區各地鄉鎮派駐344個金融工作隊,投放貸款394億元。
積極創新,大力支持草原特色產業。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實現綠色信貸余額2116.68億元,同比增長16%,高于全區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2.5個百分點。實施金融精準服務奶業振興專項行動,中國銀行內蒙古分行設立牛業支行、建設銀行內蒙古分行設立奶業振興支行、內蒙古銀行設立科技支行,創新開發“地押云貸”、“青貯貸”、“賬戶云貸”等產品,向奶業全產業鏈提供資金支持486.9億元。推動活體牲畜和“兩權”質押貸款增量擴面,全區活體牲畜質押貸款余額達到35億元,較年初增加17.4億元,農牧區承包土地(草牧場)的經營抵押貸款余額60.9億元,較年初增加8.4億元。
穩扎穩打,大力助推脫貧攻堅。規范投放扶貧小額信貸,掛牌督戰,確保貸款主體精準、用途精準、投放精準、續貸展期精準。全區扶貧小額信貸余額35.3億元、8.8萬戶,較年初增加12.8億元。在內蒙古股權交易中心設立產業扶貧強龍板塊,為掛牌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全區銀行保險機構制定特色優惠政策119項,研發金融產品102個。前三季度,全區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940.46億元。農業保險為237萬戶(次)農牧戶和經營主體提供風險保障2208億元,實施大病保險傾斜政策,為4.4萬人次的貧困人員額外補償0.44億元。
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
始終堅持把防控金融風險作為工作重點,堅持在發展中防風險,在發展中化解處置風險,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積極成效。
積極履行風險處置屬地職責。去年以來,自治區認真履行屬地責任,積極配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全力做好包商銀行、新時代信托的風險處置工作。蒙商銀行于4月30日正式公告成立,目前運行平穩。11月23日銀保監會原則同意包商銀行進入破產清算階段,按照國務院批定方案,包商銀行破產清算工作有序推進,全區中小銀行經營正常,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有效構筑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建立完善3+1議事協調會商機制、金融機構月度例會制度,加強統籌協調。指導盟市建立相關工作機制,確保重大金融風險及時研判、會商、部署、處置。建立完善自治區、各盟市、各金融行業、各金融機構突發性金融風險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圍繞常規預警重點,建立地方金融組織監管平臺、非法集資監測預警平臺。壓實金融機構主體責任、地方政府屬地責任、監管部門監管責任“三個責任”,針對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互聯網金融風險等制定分類防控預案,筑牢源頭治理、預防預警、有效處置“三道防線”。
全力壓降不良貸款。啟動不良貸款清收處置三年行動,落實城商行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壓降清收的主體責任,靈活采取現金清收、核銷、批量轉讓、以物抵債等多種方式處置不良貸款。簡化辦事程序,加大金融債權案件仲裁和審結執行力度,提高不良貸款司法處置效率。引導資產管理公司批量化、市場化重點收購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前三季度全區金融機構累計清收處置不良貸款429億元。
整頓地方金融秩序。通過自治區非法集資監測預警平臺,持續對全區8.3萬家機構進行監測,實現平臺三級聯通。實施非法集資陳案處置三年攻堅行動,非法集資善后處置取得積極進展。全力清退P2P網貸機構,成為全國第十個宣布全部取締P2P網貸機構的省區。鞏固前期農村牧區高利貸整治成效,重點地區高利貸存量化解率達到82%。
三、深化地方金融改革,不斷提升金融治理水平。
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大力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的動力變革、效率變革、質量變革,統籌金融監管資源,強化地方監管責任,不斷增強金融監管的深度和穿透性,改進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
豐富和完善金融體系。引導金融機構針對自治區優勢特色產業布局,提供差異化、專業化的金融服務。引進設立太平養老內蒙古分公司,積極推進金融租賃公司及大數據中心項目建設。目前全區共有駐區銀行20家、城市商業銀行4家、農信社法人機構93家、村鎮銀行74家、信托公司2家、財務公司6家、資產管理公司5家(含地方)、消費金融公司1家。保險省級分公司43家。在內蒙古設分支機構的證券公司26家。融資擔保公司111家,小額貸款公司325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2家,區域股權市場1家,典當行140家,融資租賃公司5家、權益類交易場所6家。
有序推進中小銀行改革。積極抓住國家發行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契機,精選3家城商行和8家農合機構,全面完成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方案,有效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首批專項債即將發行。自治區農信社改革方案獲自治區黨委深改委審議通過,聚焦理順管理體制、完善公司治理,全面提高農信社支農支牧支小的核心競爭力。
有效提升地方金融監管能力。出臺《內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實施,從法律層面明確政府、部門、機構的權責關系,真正確保促發展、防風險、強監管有法可依。開展地方金融監管年活動,地方金融7類機構底數基本摸清,清理“空殼”、失聯地方金融組織301家。金融監管部門堅持“監管姓監”,打響風險攻堅“八大戰役”,有力凈化金融環境。
發布會上,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姜華、內蒙古銀保監局局長王文剛、內蒙古證監局局長魚向東、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副行長張永春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12月1日是《內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的第一天。作為我區金融領域首部地方性法規,請問《條例》的出臺有什么意義?有哪些亮點?
姜華:《內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是我區地方金融工作的主動實踐和重大舉措,為長遠深入落實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提供了根本保障,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地方金融工作成效提供了持續保障,為我區“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提高金融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實現敢于監管、精于監管提供了有力保障。對提升地方金融高效能治理和高質量發展,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條例》主要呈現出以下亮點:一是健全了地方金融三級監管體系,明確建立權責一致、三級聯管的監管體系和統籌協調、分工協作的監管機制。二是健全了地方金融組織經營規范體系,細化了全要素監管的規范性要求,首次提出了“窗口指導”“動態調整檢查頻次或者監督管理評級”等措施工具;三是健全了地方金融風險防范與處置工作體系;四是健全了地方金融促進與發展政策體系,優化金融政策環境和司法環境,完善金融服務引導、對接、評價、發布機制和財政獎補政策;五是確立了寬嚴相濟的法律責任體系。
記者:自治區針對金融監管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在凈化地區金融環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舉措?
王文剛:內蒙古銀保監局緊密圍繞主責主業,堅持秉持“監管姓監”、嚴監管、強監管的理念,對內完善監管機制強化監管治理,對外緊抓八大重點凈化金融環境,努力構建金融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完善監管機制,推動監管治理體系全面提升。通過完善非現場監管機制、現場檢查機制、行政許可機制、行政處罰機制、行政復議機制等措施,全力強化監管治理,打造專業突出的“全覆蓋”監管體系和執法有力的“流程式”監管機制。
緊抓八大重點,促進地區金融環境徹底凈化。全力支持復工復產和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緊扣“六穩”、“六?!比蝿?,向復(開)工企業增貸、續貸、展期;落實貸款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累計投放扶貧小額貸款137.6億元、34.02萬戶次。全力配合包商銀行后續風險處置和破產清算。全力配合新時代信托接管。有力抓實不良資產清收處置。強力推進高風險機構摘帽脫困。逐一制定和實施高風險中小銀行風險化解處置三年規劃方案,“摘帽”高風險機構10家,改制農合機構6家,指導11家中小銀行補充資本162億元。全面加強重點風險防控。有效遏制案件風險。著力提升內控合規水平。啟動“內控合規管理年”、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和行業政治生態整頓等專項行動。今年以來,累計罰沒金額2596萬元,取消8人高管任職資格、禁止7人從事銀行業工作。
記者:今年自治區在企業上市方面有哪些成績?下一步計劃怎么有效推動工作?
魚向東:今年以來,內蒙古證監局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中國證監會的領導下,緊緊圍繞推動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這一主題開展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是大唐藥業晉級新三板精選層,標志著我區企業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實現“零”的突破。二是有3家企業報送IPO發行審核申請,這是我區多年沒有企業IPO報會申請的一個新突破。三是我區各類市場主體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同比增長33%,融資規模不斷擴大。四是目前在證監局輔導備案企業有8家,重點培育企業十多家。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充足,上市梯隊格局初步形成。
下一步,內蒙古證監局將有效推動以下工作:
一是繼續將股票質押風險化解、資金占用和違規擔保高壓監管作為當前工作重點。二是開展公司治理專項行動。通過多種方式,緊抓上市公司“關鍵少數”,提升誠信履職能力,進一步強化公司治理底線要求。三是形成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工作合力。協助自治區盡快出臺落實國發14號文的實施方案,同時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聯系,推動我區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通過上市掛牌提升規范運作水平,拓寬融資渠道。四是加強在地方金融監管領域的協作配合。
記者: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組織全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疫情防控和支持穩企業保就業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還會有哪些舉措?
答: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先后出臺了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以及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發放信用貸款等一系列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政策措施,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指導金融機構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截至9月末,全區各項貸款比年初增加1108.2億元,同比多增135.5億元。累計辦理貸款延期還本付息797.6億元,惠及2.5萬家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企業信用貸款比年初增加330.5億元,同比多增312.8億元。同時,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發放央行低成本資金252.2億元,引導銀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前9個月,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91%,同比下降0.26個百分點。
下一步,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將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繼續推動信貸規模穩定增長并投向實體經濟。二是督促指導銀行落實好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和信用貸款支持政策。三是繼續引導銀行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持續加大對制造業、民營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四是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企業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接融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五是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引導貸款利率下行,降低市場主體融資成本。